傳統以太網
以太網是目前世界上使用最頻繁的本地數據網絡。采用CSMA/CD方法的最初黃色電纜幾乎將所有其他網絡技術(例如,Arcnet、Toker Ring、FDDI或ATM)擠出本地網絡市場。這項技術由DEC、Intel和Xerox (DIX標準)三家公司于上世紀70年代開發。1985年推出的IEEE 802.3標準專門針對10 Mbit/s數據傳輸速率。十年后,這項標準已擴大到100 Mbit/高速以太網。1999年推出千兆以太網之后,數據傳輸速度提高到1 Gbit/s。
2002年推出了萬兆以太網。這種數據傳輸速率主要用于辦公環境。
經過35年的發展,以太網憑借其較高的靈活性、易用性和較低的運輸成本,成為多數人選擇的網絡。
工業以太網
自動化技術的出現使得人們開始需要獨立于制造商的開放式標準。越來越多的設備在工廠車間內通過網絡連接在一起。以太網憑借自身在實際應用中的表現證明了其在辦公環境中的可行性。然而,典型工業環境與辦公環境有很大不同。為了確保工廠車間內的通信可靠,必須調整具備額外強大屬性的網絡元件,使其適應環境。
工業環境下的機械、電子和結構要求完全不同。例如,工廠車工業區網絡要求間中使用的設備需要更大的溫度范圍。生產區的EMI(電磁干擾)也往往很高,所以必須進行屏蔽。對于這類環境,焊接操作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在時間關鍵型應用(例如,驅動控制)中,需要使用合適的結構,以確保網絡和設備之間及時通信。
工業以太網將辦公環境中的成功網絡技術與工業環境結合。從辦公室到工廠車間的公共網絡簡化了實時數據的訪問。由于多網絡可用性高數IT人員都已非常熟悉以太網,所以無需了解其他網絡。